期刊简介
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遵循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面向科研、教学、临床和防治,充分反映我国病原生物学的研究水平,促进我国病原生物学事业的发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457/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457/R
邮发代号: 24-8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山东
出版地区 山东
订购价格 400.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457/R
- 国内刊号:11-5457/R
- 出版周期:月刊
-
387例华支睾吸虫病临床分析
早在1938年,黑龙江省即有华支睾吸虫病例报道。根据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黑龙江省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1.18%,仅次于广东省(1.18%),位居全国第二。随着人们食谱的不断拓展,食生鱼、虾的人越来越多,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现将本站门诊收治的387例来自病区和非病区的华支睾吸虫病分析如下。1 一般情况 已确诊的387例华支睾吸虫病病人中,男317人,女70人。年龄小14岁,大67岁......
作者:段淑梅;李萍;王惠君;韩丽娜 刊期: 2001- 01
-
旋毛虫病鼠毒血症的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氧化损伤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旋毛虫病鼠毒血症的形成以及与中枢神经系统氧化损伤的关系。 方法 应用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3个检测指标从发病学角度分析氧化酶类在宿主重要组织脏器产生的氧化损伤和修复的变化及作用。 结果 小鼠肠、肝、心和脑组织中的XOD、MDA和GSH3个检测指标在感染旋毛虫后的不同时期(3~30d)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改变。血液中的MDA在感染过程中一直维持较高的......
作者:程晓馨;崔昱;王莹;赵海东 刊期: 2001- 01
-
脑瘤误诊为脑囊虫病9例分析
脑瘤和脑囊虫病均为占位性病变,临床表现有诸多共同症状,有的类型CT、MRI检查和病理阶段与脑囊虫病有酷似的影像显示;脑瘤的血清和脑脊液囊虫病免疫学IHA、ELISA和CAg检查有假阳性出现,脑肿瘤性疾病中胶质瘤和转移瘤与脑囊虫病易相互误诊。脑囊虫病误诊为脑瘤已见报道[1,2],脑瘤误诊为脑囊虫病报道甚少[3]。现将我院1984~1998年间9例脑瘤患者误诊为脑囊虫病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9例误......
作者:高晶;栾桦;刘书绵;管凤香 刊期: 2001- 01
-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血吸虫病的病理基础是宿主对组织内的成熟虫卵释放的可溶性抗原(SEA)产生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其过程;以细胞免疫为主,其中CD4+细胞及分泌的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免疫反应引起肉芽肿的形成和肝脏胶原蛋白的沉积而致肝纤维化。此外,虫卵所造成的窦前阻塞引起肝微循环障碍,使肝细胞缺血缺氧继而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进一步加重。遗传的个体差异也与感染的结局有关。由于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促进了治疗观念的改......
作者:张志安;石淑仙 刊期: 2001- 01
-
聚合酶链反应改良技术及其用途
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种新技术,称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tion,PCR),其基本原理是在目的基因的两端人工合成两段寡核苷酸引物,在提取于水生嗜热菌中的DNA聚合酶TaqI作用下,以溶液中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待测的目的基因为模板,在人工控制的变性温度、复性温度及延伸温度条件下,于短期内完成目的基因的体外扩增。PCR技术诞生之初基本的用途之一是基因诊断。近随着分子生物......
作者:董莹 刊期: 2001- 01
-
GIS与RS在寄生虫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地球上大约一半的人住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他们面临着受一种或多种媒传寄生虫病的威胁[1]。这种状况在某些地区有所改善,但在非洲、亚洲、美洲的很多地区整体流行率仍在不断上升。常规的监测方法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正确性较差,常有漏查和查漏现象。GIS/RS这一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疾病监测开拓新思路,并可望成为常规检测的替代工具[2]。本文以GIS/RS及其相关技术在寄生虫病中的应用作一综......
作者:杨国静;周晓农 刊期: 2001- 01
-
用PCR检测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Tyzzer于1907年首先在实验小鼠胃肠道内发现的一种能广泛感染脊椎动物的寄生原虫。该虫已被公认为人和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是引起三大肠道病病原体之一,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腹泻病人中,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6%~7.3%与3%~13%。国内1986年陈义民等在兰州犊牛中首次发现隐孢子虫,次年韩范等在南京首次发现人体病例[1]......
作者:梁俊文;黄克和 刊期: 2001- 01
-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概况
云南省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位于东经97°31′39″~106°11′47″,北纬21°8′32″~29°15′8″,东与贵州省、广西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比邻,边境线达4061km,总面积为39.4万km2。总人口4千万,由26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30%左右。省内海拔高为6740m,低为76.4m,由于受印度洋及太平洋季风气候以及特殊的地形地貌的......
作者:杨恒林 刊期: 2001- 01
-
输血性三日疟防治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地区输血性疟疾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低疟区或疟疾控制区不可忽视的发病因素,对巩固抗疟成果造成威胁[1]。因三日疟原虫寿命长,密度很低,不易查出,常成为输血性疟疾的传染源[2],是为常见的输血性疟疾[3]。1 发病情况 50年代,三日疟在我国呈散发,以后病例已很少见[4]。自1982年以来,广东[5]、湖北[6]、广西[7]、四川[8]、云南[9]等地相继有输血性三日疟的报道。19......
作者:陈斌 刊期: 2001- 01
-
抗蒿甲醚恶性疟2例
青蒿素类抗疟药已作为治疗恶性疟的首选药,至今尚少有抗蒿甲醚的恶性疟临床报道,我院于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发现2例抗蒿甲醚的恶性疟,现报道如下。 例1,男,36岁,农民,海南人,住院号240608。因间歇性畏寒、寒战、发热4d于1998年6月18日入院。患者于4d前出现畏寒、寒战、发热,体温高达40℃。查体无特殊。厚血片找到恶性疟环状体和滋养体。遂给予蒿甲醚肌注治疗,总量为720mg,患者......
作者:苏林光;王英;贾杰 刊期: 2001- 01
动态资讯
- 1 三苯双脒治疗小鼠不同虫株旋毛虫囊包幼虫感染的效果比较
- 2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概述及研究现状
- 3 结膜吸吮线虫眼内感染1例
- 4 自噬在巨噬细胞抗结核感染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5 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 6 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的组成及免疫反应性分析
- 7 一株引起病毒性脑炎的柯萨奇B3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 8 青海省平安县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现状
- 9 防治尘螨危害方法研究概述
- 10 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致豚鼠输卵管妊娠的研究
- 11 梅花鹿S100A4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 12 吉林地区临床患儿CMV-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 13 杀虫丁与氯硝柳胺室内杀螺效果的比较研究
- 14 泛素样蛋白蛋白酶体系统对单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
- 15 抗囊虫单抗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16 乙型脑炎疫苗研究概况
- 17 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 18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泛耐药菌株的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 19 上海市不同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调查
- 20 隐孢子虫感染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