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遵循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面向科研、教学、临床和防治,充分反映我国病原生物学的研究水平,促进我国病原生物学事业的发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457/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457/R

邮发代号: 24-8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山东

出版地区 山东

订购价格 400.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457/R
  • 国内刊号:11-545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年第1期文章
  • 三峡库区兴山县革螨及恙螨名录

    在三峡库区的兴山县采集中小型动物体表螨,经整理鉴定,革螨隶属于4科10属17种,恙螨隶属于1科2亚科10种,其中革螨有6种、恙螨有5种为湖北省新记录.......

    作者:王大军;王承全;李枝金;周相朝 刊期: 2007- 01

  • 慈溪市2001~2005年疟疾监测分析

    慈溪市2001~2005年发生60例输入性疟疾(间日疟),均为外来流动人口外地感染,无本地居民感染.......

    作者:范飞能;孙绍生 刊期: 2007- 01

  • 大连地区首例恶性疟死亡个案调查报告

    本文报道了大连地区首例恶性疟死亡病例的调查情况.......

    作者:庞为;陈凤义;袁秀妹;崔昱;郑莉莉 刊期: 2007- 01

  • 四川省1984~2005年黑热病发病情况分析

    1984~2005年全省共报告黑热病836例,每年均有发病.近年来随着流行区饲养犬数量的增加,发病呈上升和扩散趋势,非流行区各年发病数与流行区基本一致.流行区发病以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幼儿为主,非流行区以中青年为主.连续3~5年全县范围内灭犬和禁养家犬的流行区,远期效果巩固;未灭犬或灭犬不彻底的流行区出现回升趋势.各流行县应加强联防,防止病犬转移使流行区扩大.......

    作者:张富南;李国茹;雷杨;陈漪澜 刊期: 2007- 01

  • 丘陵地区沟渠钉螺自然死亡观察

    本实验观察了丘陵地区沟渠钉螺自然死亡的规律.......

    作者: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付正银;董娟;袁梅枝 刊期: 2007- 01

  • 华支睾吸虫第2中间宿主囊蚴感染率变化与生态环境分析

    1985~2006年襄樊地区鱼体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变化是主要原因.......

    作者:许正敏;周振座;武小樱;陶永平;李明华;靳情;花晔;陈琪;王波 刊期: 2007- 01

  • 无偿献血者血清梅毒抗体的检测

    使用TRUST及ELISA方法检测济宁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清60012份,结果梅毒抗体阳性22份,阳性率0.037%.有不洁性生活史者、旅游、餐饮服务业者、无业者及企事业员工为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作者:孙敬红;齐福生 刊期: 2007- 01

  • 人体蠕形螨感染的中药治疗

    人体蠕形螨是一类小型永久性专性寄生螨,可引起人体蠕形螨病.目前西医治疗药物较多,疗效确切,但因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差,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药治疗具有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就蠕形螨感染的中药治疗予以综述,以求对蠕形螨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继鑫;王克霞;李朝品 刊期: 2007- 01

  • 基于临床和实验室的病原学监测——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早期发现的关键

    病毒进化是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新病毒出现的原因.社会现代化导致了新发病毒疾病的传播并选择了病毒变异株.由于病毒可以经航空运输和城市化迅速传播,建立一个基于临床和实验室的病原学监测系统是早期发现新发病毒性疾病的关键.......

    作者:柯昌文;邓峰 刊期: 2007- 01

  • 农村已婚妇女阴道毛滴虫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妇女阴道毛滴虫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经济水平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以抽样村60岁以下已婚妇女为调查对象,进行阴道毛滴虫感染流行病学基线调查,同时采取阴道后穹窿阴道分泌物,悬滴法镜检阴道毛滴虫.结果在5781名被调查者中,共检出阴道毛滴虫感染者212例,总感染率3.67%.影响农村已婚妇女阴道毛滴虫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洁阴用具是否专用、每周清洗会阴次数、性病知识......

    作者:张建文;张玉华;董兆举 刊期: 2007- 01